有一些孩子,经过耳鼻喉科医师或听力检查师做的详细检查后,发现并没有听觉器官上的障碍。
	 
	但是日常生活中,却总给人一种不专心、不听话或漠不关心的印象。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经常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只能给予孩子批评或督促,内心觉得孩子是真的「不听话」!!!
	 
	
	
	其实,听觉器官并无障碍,但却在听话、理解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孩子,十有八九是脑部统合听觉信息的功能有困难,也就是存在所谓的「听知觉功能失调」。
	 
	孩子假如出现听知觉功能失调,一般有下列常见表现。
	1. 对声音的反应不灵敏
	对突发的大声响,像关门声,鞭炮声等没有反应;如果听到人声或者、铃声不会转头倾听;别人在跟他说话时,常跟没听到似的。
	 
	2. 对声音的理解困难
	听觉理解能力差,不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对发出的指令非常迟钝;如果收到两三个指示,容易不知所措;老师让他总结一段内容的大意,他没有办法总结出来。
	 
	3. 对声音的记忆偏弱
	听觉记忆短暂,别人交代的事,他转身就忘;听写困难,反应跟不上老师的速度,作业老是记漏;不能长时间听讲,注意力分散。
	 
	4. 对声音的过滤能力差
	大脑不能合理的过滤信息,让听觉器官信息有选择性的传输到大脑;容易因为不相干的声音而分心,不能专注在主要事情上,一点轻微的声音就打断了他的专注。
	 
	
	
	听知觉是孩子大脑对耳朵听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并与过去的经验整合,从而产生知觉(声音的位置、意义、发展等)的过程。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由「听」到「听到」到「听懂」。
	 
	在所有感统失调的孩子当中,听知觉功能失调的孩子其实是最无辜、最容易被冤枉的,因为他们常常是在「无知」的状态下,被他人误解和责备。
	 
	所以,如果你是孩子的爸妈,请一定耐心一点、仔细一点,学会理解孩子。或者到专业的机构,通过能力测评来发现孩子的问题根源,并获得定制化的提升方案。
	 
	
	
	另外,除了听知觉功能失调之外,孩子「不听话」的原因还包括:
	 
	a. 受环境干扰,孩子拒绝听别人讲话。
	 
	环境嘈杂声音太多,或父母经常发脾气责骂孩子,都会造成孩子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b. 前庭觉失调缘故,无法集中注意力听。
	 
	前庭觉失调会影响脑干部位的感觉统合,就会导致孩子无法过滤环境中不重要的听觉刺激,从而容易因为不重要或不相干的听觉刺激分心。
	 
	
	
	综合以上因素,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建议家长这样做:
	 
	1、和孩子做一些听知觉训练小游戏
	 
	亲子陪伴中,像说绕口令、比讲故事等小游戏,能够为孩子提供大量的听觉刺激,也能加强亲子间互动,从而改善孩子听知觉功能失调。
	 
	2、减少环境干扰保护孩子的听知觉
	 
	不要让孩子在过于嘈杂的环境中久待,比如菜市场,演唱会之类,或者在家里将电视声音开的过大。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尽量减少在孩子面前的争吵和训斥。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当面争吵了,需要和孩子进行沟通和解释,表达父母彼此的爱意。
	 
	3、做一些简单运动强化前庭觉刺激
	 
	可以采用一些刺激前庭觉的玩乐设施,比如滑梯、跷跷板、平衡木之类的,通过刺激前庭觉来提高听知觉失调能力。
	 
	练习前后空翻或者跳绳之类需要平衡能力和不同位移上的加速度的运动,也能刺激到前庭觉。
	 
	 
	
	其实,孩子「不听话」,很大程度上还是大人未能满足他听知觉刺激的需求。
	 
	所以,不管工作多忙,都要陪陪孩子,多和他做游戏,多多和他说话,给他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帮助他培养专注力,从而提升孩子的听知觉能力。
	 
	总之,要用爱和关注来治愈孩子的「不听话」。
	